那么,如何借由家风让一个家庭走向兴旺发达?兴旺发达的家庭都有什么共同点?
《格言联壁》总结为:“勤俭,治家之本。和顺,齐家之本。谨慎,保家之本。诗书,起家之本。忠孝,传家之本。”历代大凡兴旺发达的家族,都在或多或少践行这些规矩。
它们具体是什么意思?让我们来一一解读。
“成由勤俭败由奢”,勤劳节俭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
小到一个人、一个家庭,大到一个国家、整个人类,要想生存,要想发展,都离不开勤俭。
“一勤天下无难事”“俭以养德”,历来圣贤名达,都特别重视勤俭,无论治家还是治国都以勤俭为本。
一个家庭,为人父母不仅要有勤俭的美德,也要从小教导子女养成勤俭的好习惯。
一方面告诉孩子要力行节约。不能一瓶水喝一口就不喝了,吃饭的时候不能总是剩饭在碗里,还要物尽其用,玩具不可以玩几天就丢掉,餐巾纸要一张一张地使用……其实这些都是在教孩子学会惜福,只有从小惜福,才不会把福气散光。
另一方面要鼓励带领孩子主动做事,不怕劳苦。只有养成子女勤劳的好习惯,才能破除懒惰的坏习惯。
一个勤劳的人,一辈子都有保障。
他不会觉得事情做起来很累,不会老把事情推给别人,不会跟别人难以相处,不会让老板看不起,不会让同事把他排挤掉,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。
俗话说:家和万事兴。它表达了中国人对于家庭和睦的重视。和顺,是家庭和谐美满的秘诀,齐家之本。
《易经》中有一个家人卦,卦象是上为风,下为火。风跟火的关系是火越旺的时候风越大,风越大的时候火越旺。由此,大家就知道风跟火是互相依存,互为和顺的关系。
“父子同心,其利断金”,金很硬,但只要父子一条心,连金子都可以断掉。家和万事成,家和是我们相处最要紧的基础。
家庭一团和气是好的,但是和气也有个度,不能无底线。现在有一句很时髦的话:我跟我儿子处得像朋友一样。
爸爸要做儿子的朋友,一起打篮球,不能赢他,还要鼓励他,甚至故意输给他。这样的话,儿子就相当于没有爸爸了,他只是多了一个年纪比他大得多的朋友而已。这样算父父、子子吗?当然不算。
父父子子,父亲有父亲的责任,儿子有儿子的责任,家人之间要各安其位,各尽其责,才能和顺齐家,家业兴盛。
人生如搏浪前行,而家就像一艘大船,为家人遮避风浪,提供温暖的栖息之地。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,谨慎,就是保家之本。
这就需要所有家庭成员,要注意培养个人谦虚谨慎的修养,个人安,则家宁。
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,而且越是处于人生的顶峰阶段,就越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,这正是所谓的“高处不胜寒”。
此时更需要隐藏自己的锋芒,谦恭待人。其实无论在什么样的处境之中,只要能够保持谦虚谨慎的美德,都有利于突破人生的艰难险阻。
在做事情的时候,既要谦虚谨慎,又要尽心尽力,无论取得多么大的成绩,都不可以去争功劳。
时时心存履危而安的意识,谨慎小心,明白自己的位,守住自己的分,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有始有终,避免出现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”的不良情况。
《朱子家训》说:子孙虽愚,经书不可不读。”
子孙虽然稍微比较愚昧一点,资质没有那么好,但经书不可以不读。因为人读经典,他才懂得伦常,才知道如何做人做事。
古人还告诉我们,人的一生会怎样,主要是看一命、二运、三风水、四积德、五读书,也是有道理的。
这句话顺着来看,告诉我们认定命的必然性,然后运转得合理,就能获得必然的幸运。
倒过来看,也就是读书、积德、风水、运、命,告诉我们先由自己好好读书,明白并实践道理做起,累积相当的实践经验,提高自身道德修养,当然更容易符合老天爷的命令,因而得到更多的幸运。
因此,经由个人的读书明理,通达了人生的发展,继而就能带来家族的兴盛。反之,家族有再大的基业,而没有书香之气,不能学慧识理,早晚都会破败。
忠孝,即忠于君国,孝于父母,这是传家的根本。它让家里的每一个角色,明白自己的位置,担当应尽的责任。
《孝经·开宗明义》“夫孝,始于事亲,中于事君,终于立身。”意思是说“实行孝道从侍奉双亲开始,推广于侍奉君王,最终的目的则是立身行道。”
“事亲”指心中有父母,时刻不忘孝敬和关心。“事君”是服务社会人群时,不要忘记扬名显亲。
至少不使父母受辱,也就是自己不能被人责骂“没有家教”,甚至于遭受“这是哪家的子弟?如此不三不四、不懂得规矩”的辱骂,使父母颜面无光、羞于见人。
“立身”则是由于“事亲”和“事君”两方面的实践和体悟,明白安身立命的道理即在于“以孝事亲及事君”,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道德责任,荣耀无比。
总之,勤俭、和顺、谨慎、诗书、忠孝,都是优良的家风,也是一个家族能够兴旺发达并传承下去的保障。
这些好家风的特质很不容易形成,所以一旦形成,我们就要让它牢固并长长久久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易公子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eemen.com/2024/08/4076/